首页
沪办之窗
招商引资
新闻中心
走进西藏
党建园地
来源:西藏日报 日期:2019-07-02
从3年来统计数据可以看出,各援昌省市、企业累计向昌都提供的7350个就业岗位,只有255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区外就业,占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的5.98%,这是一个非常小的数字,同时也表示有巨大的潜力可挖。
昌都市分管就业创业工作的副市长胡登孚表示,导致赴区外就业仅5.98%的比例,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原因:一是昌都籍高校毕业生专业结构不合理,就业期望值过高,就业能力普遍达不到区外企业岗位要求。二是援藏省市、企业提供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学历要求偏高,专业限制严格,与昌都市高校毕业生学历、专业条件不相适应。三是目前昌都市各类企业薪资待遇平均水平保持在4000元/月,区外企业就业岗位薪资待遇基本与区内持平,在薪资待遇方面缺乏吸引力。四是受生活习惯、思乡情结、家庭阻力、就业观念等因素影响,高校毕业生不愿意到内地就业,赴区外就业后,在住房、生活、交通等方面得不到有效保障,区外就业生活压力较大。
天津市第八批援藏干部、昌都市财政局副局长李巍表示,天津市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吸纳昌都籍高校毕业生赴天津就业工作:一是切实加强机制建设,协调昌都市就业服务管理局与天津市3家公办就业中介结构建立长效合作机制,积极搭建平台。二是持续强化智力扶持,针对昌都籍高校毕业生开展就业创业能力培训,帮助昌都籍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、提升就业能力。三是积极提供就业岗位,2019年,市区两级计划提供公务员岗位10个、事业单位编制岗位5个、企业岗位200个。四是在2016年协调在天津建立昌都市首家创业孵化基地的基础上,吸引更多昌都籍高校毕业生到天津创业。
福建省将根据昌都籍高校毕业生赴福建就业的意愿,及时调整岗位需求,抓好跟踪服务,确保稳定就业。同时,积极与福建省委组织部和福建省人社厅协调,每年提供一定数量适合昌都高校毕业生的公务员岗位、事业岗位及企业岗位,尽可能放宽专业限制和学历层级要求;并会同福建省相关部门,研究制定优惠政策,确保到福建工作的昌都籍毕业生能安心在福建就业。最后,对有意愿到福建就业的中职毕业生,进行短期培训后,组织前往福建就业。
胡登孚说,下一步,昌都市将按照“广开门路,拓宽渠道”的工作思路,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,千方百计拓宽区外就业渠道,畅通区外就业长效机制,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区外机关、事业、企业就业。具体来讲,主要是通过沟通协调、精准开发岗位、建立专职区外就业服务机构、定期组织线上线下招聘、“点对点”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援藏工作、加强宣传引导、开展提高就业技能的专项培训等措施,推动昌都籍高校毕业生赴区外就业工作有效推进。今年,力争通过对口援昌省市、企业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区外就业岗位1290个,力争实现区外就业400人以上。在政策保障方面,昌都市一是制定更加优惠的昌都高校毕业生区外就业优惠政策,包括最低薪资待遇差额补贴、住房保障补贴、交通补贴、社会保险补贴。二是协调援昌省市、企业制定促进昌都高校毕业生区外就业优惠政策。三是强化高校毕业生赴区外就业组织化程度。